中国科学网李诗诗有些成功,来自于同样的起点,走和大多数人不同的一条路,而有些突破,来自于同样的一条路,却走出了个性化和差异化。
这几年,互联网金融行业新出的平台雨后春笋,而无起色甚至默默退出的也不在少数。但有这么一家平台,它不去抢滩已然成熟的市场,而选择了一条绿色的普惠之路。两年来,它如一股清流,美丽着行业,也滋润着一群环保人。这就是两周岁的“绿色互金平台”——中再融。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资源回收再生者,用平日的工作点滴,从源头上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绿色金融工作者,用金融之水去服务、去助力资源再生者,为绿色经济注入金融血液。
而绿色新金融企业中再融,在经历了两年的历练后,走出了独具特色的普惠金融之路。
求索绿色金融的普惠梦想
借助普惠金融,实现助力绿色经济的目标。服务绿色经济,普惠金融由于其借助互联网便捷优势、汇聚众人之力,服务再生资源小微经济恰逢其时。
相关调研发现,废纸、废纺、废钢铁、废塑料等资源再生行业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问题。而“银行缺少相关金融服务或产品”、“自身抵押资产不足”、“融资过程繁琐”成为再生资源企业融资难的三大主要原因。
中再融整合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的资源优势,通过互联网+金融+再生资源的方式,去支持再生资源小微企业的发展,去践行普惠金融。
绿色普惠金融实践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服务绿色经济,把服务措施落到实处,需要对行业进行多地域、多细分行业的研究,以对行业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包括了解再生资源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再生资源产业链经营模式、网络资源管理方法等等。
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中再融对8个省市超过900个再生资源企业或个人企业主,完成近千次的金融服务,涵盖6大再生品类领域,从根本上帮助企业扩大回收量、物流运输量、提升加工生产技术、深加工处理能力等行业主要矛盾。
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更多的人们参与绿色金融之中。服务绿色经济,除了让许多的平台用户参与到环保中来,也应当在更高层面构建体系化模式,助力绿色经济和金融持续发展。
在中再生协会主导下,中再融、中民国信、招商证券、国开证券等共同发起成立绿色金融服务中心,将引入更多机构,打造一站式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提供更多金融产品,推动行业内金融机构集群发展,进一步降低行业内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融资规模,有效提升企业综合融资能力,让绿色金融进入大众时代。
积合规风控跬步,成就安全基石
风控是遵从金融本质的必然,绿色金融不能例外。绿色新金融连接着资源再生小微与众多平台用户,面对大量资源再生工作者在信用上的空白和互联网金融易获性带来的欺诈风险,传统的风控模式不再适用。
中再融将金融风险防范放在首位,力求做到风控安全第一。传统金融风控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得中再融对借款用户整体的风险识别能力得到了巨大提升。
在资产端源头,中再融建立了覆盖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山东、江西、内蒙古七个省的线下风控团队,进行详尽的实地尽调,实行三级交叉风控机制。在反欺诈方面,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海量多维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等智能手段来完善反欺诈能力。在平台信息安全方面,构建了类银行级别的信息系统,防止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数据遗失等安全隐患的发生。
风控是根,合规是魂。作为创新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监管与整改是对行业的一次净化和洗涤,而合规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应作为平台经营的魂魄。
成立于监管初期的中再融,更是对拥抱合规始终坚守。在资质上,获批ICP经营许可证;业务上,坚持小额分散,其再生资源资产来源于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与供销系统的推荐,主要用于收购原材料、更新设备,扩大再生产以及短期资金周转,金额普遍不大;建立信息披露专栏,做好平台信息、高管信息、项目信息披露;引入阿里云服务、CFCA电子信息认证,确保平台网络安全;积极配合金融局及相关机构线下核查,及时上报平台数据,做好合规工作。
作为绿色金融的倡导者与践行者,中再融一直相信只要合规经营、严控风险的基础牢,绿色金融一定能够走的更稳;而且只要服务经济落实普惠的方向正,绿色金融一定能够走的更远。
|